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网络安全行业逐步迎来政策、市场需求上的积极声音。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起草了《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在2023-2025三个年度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上述三个年度平均净利润的8%或平均营业收入的6%;国家能源局也于近日修订印发了《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各行各业网络安全相关的政策陆续推出、需求得到释放。
范渊认为,网络安全行业未来发展形势向好的局面将继续,行业体量的增长具有较大确定性。
据了解,2022年,安恒信息正式发布数据安全、MSS、人才三大战略,推出多款创新产品、签署多项重磅战略合作。针对战略工作推进情况,范渊介绍,安恒信息数据安全大类产品收入增速远超公司整体营收增速,新型数据安全产品增长迅速;MSS安全托管运营服务作为安恒信息的核心战略,在政府、企业、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快速打开局面,各行业标杆案例也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在人才方面,安恒信息成立人才委员会,强化“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同时参与了人社部、工信部等多个人才标准制订工作,为网络安全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为更好服务行业客户需求,安恒信息于2022年通过成立行业军团,实现跨多部门协作。行业军团得以充分调动公司资源,端到端地解决行业共性需求,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范渊表示,2023年将进一步夯实军团战略,新增大交通、能源等2-3个行业军团,更好地服务客户。
过去几年,安恒信息与中国电信、卫士通、统信等多家数字化领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安恒信息在数字安全领域以更多样化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夯实了基础。在业务创新方面,安恒信息也取得较大突破,商用密码业务已在杭州、昆明、绍兴、重庆等地形成一批典型项目。(孔繁鑫)
2022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基因”成高频词******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12月16日,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和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遴选了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10项重大进展具体如下:
1.首次实现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突破了多倍体野生稻参考基因组绘制、遗传转化以及基因组编辑等技术瓶颈,建立了从头驯化技术体系;证明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切实可行,对创制高产抗逆新型作物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解析水稻品种适应土壤肥力的遗传基础。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水稻氮高效关键基因(OsTCP19),阐明了土壤氮素水平调控水稻分蘖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水稻对贫瘠土壤适应的遗传基础;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重大关键基因,对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绘制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该研究解决了黑麦基因组组装难题,绘制了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解析了黑麦染色体演化机制,鉴定了黑麦籽粒淀粉合成、抽穗期等关键基因;为麦类作物育种源头创新提供了独特基因资源。
4.实现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该研究利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育种决策,建立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体系,培育了第一代高纯合度自交系和概念性杂交种“优薯1号”;证明了马铃薯杂交种子种植的可行性,推动了马铃薯育种和繁殖方式变革。
5.构建规模最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该研究通过对猪500个肠道样本开展深度宏基因组测序,并整合了已有的猪肠道菌群基因组,构建了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为猪强抗逆性、高生长速度、高饲料转化相关菌种挖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源。
6、揭示抗病小体激活植物免疫机制。该研究发现ZAR1抗病小体的钙离子通道功能,建立了钙信号与植物细胞死亡的联系,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植物免疫受体作用机制;为人工设计广谱、持久的新型抗病蛋白进而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新启示。
7.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多食性奥秘。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水平基因转移现象,揭示了烟粉虱“偷盗”寄主植物解毒基因,解析了广泛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昆虫多食性的奥秘,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8.揭示光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该研究解析了地上光信号与地下共生信号互作调控大豆根瘤发育的机制,证实了光信号对大豆根瘤形成及共生固氮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豆科植物地上地下协同的新机制,为优化农业系统碳-氮平衡提供新策略。
9.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该研究设计了化学和酶耦合催化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使工业化车间制造淀粉成为可能,为实现“双碳”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全新解决思路。
10.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遗传机制。该研究鉴定到脊椎动物肺、心脏及四肢等器官的遗传变异与陆生适应有关,系统解析了脊椎动物在早期登陆过程中的遗传演化机制;揭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奥秘,为理解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认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